土撥鼠自行車領導者(土撥鼠自行車是雜牌)

低效管理者如何變得高效土撥鼠自行車領導者?對于這個問題土撥鼠自行車領導者,全球50強企業CEO、管理咨詢顧問、學者都會有不同答案。成功類書籍、模型和秘訣數不勝數土撥鼠自行車領導者,但真相只有一個土撥鼠自行車領導者:談領導力變革,不能脫離情境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方式。尋求變革的人,關鍵要從成功者的經驗中找到共同線索,并借鑒他們的心得。
5年前,我們展開一項以此為目標的博士研究項目。最初,我們深度研究了7位成功改變自己、改變領導團隊和整個機構的CEO,他們的經歷都有詳盡記錄。在這些領導者的360度反饋中,個人效能得到顯著改善,部門或組織在財務表現、客戶認可和員工敬業度方面的成績也獲得提高。我們通過幾段長訪談記錄了他們的故事,并通過文本分析,發現這7位CEO在各自面對的挑戰和所用戰略上,有幾個共同主題。
最后,我們發現7個互相關聯的隱喻,本文列出了其中4個:火焰(代表野心),雪球(責任),面具(本真)和電影(自我反?。?。盡管這些概念聽上去很熟悉,但它們包含了領導者在提高效能方面的有益洞見。因為熟悉且便于記憶,這些內容既有利于你改變積累已久的行為習慣,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和他人分享。組織理論學家卡爾·韋克(Karl Weick)曾寫道,“人們看到的東西比能描述出的更多?!?/p>
火焰
現代商業環境,總不乏各種危機。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縱火犯兼消防員的原因。我過去也是這樣?,F在我會更喜歡向前一步,而不是退后。
——蒂姆,CEO研究對象
2004年,蒂姆迫切希望將他的廣告公司扭虧為盈。公司利潤下滑,員工不斷流失,競爭對手發展壯大。他自己也出現了問題,對自己的領導力感到懷疑,也擔心健康問題。我們在了解了他和情況類似的其他高管故事后,想到一個詞“迫在眉睫”:蒂姆在到處救火。但在之后的多次對談中,我們發現還有一樣東西在蒂姆心中燃燒:野心。他告訴我們他想過上“精彩而真實的生活”,并讓公司為有價值得的社會議題而努力。他在3年內完成了這件事,幫助創辦了“地球一小時”活動。2011年,全球超過10億人關掉電燈,以此表達自己對氣候變化的關心。這項活動讓他的公司獲得了全球最久負盛名的廣告大獎——鈦獅獎。
對我們來說,火焰代表著個人或機構開啟變革,并堅持下去的力量。關于變革,傳統看法認為恐懼是必要甚至理想的激勵因素。但我們的研究認為,恐懼也許能激勵最初的行動,但野心是更重要的激勵因素??沙掷m的變革需要“熊熊燃燒的野心”之火。
自問
迫使你所在的機構變革的力量是什么土撥鼠自行車領導者?
迫使你變革的力量呢?
從變革中你個人想獲得什么?
你想為機構留下什么遺產?
最近,在和一家全球IT服務公司的高管團隊合作中,我們使用了這個隱喻,這幾位總裁來自10個國家,都在“救火”過程中倍感煎熬:預算巨大,內部問題重重,市場環境艱難。
在和他們談到集體愿景時,戰略部門總裁稱,團隊該關注未來,而不是當下的困難。銷售部門總裁表示同意,解釋說他就在公司總部1英里的地方長大,從小就夢想在這里工作?,F在他想讓公司成為新興服務型經濟體中的龍頭企業。團隊受到鼓舞,表示同意。接下來公司將投資轉向了云計算和網絡安全等新服務。全球銷售和營銷總裁之后反思道:“燃燒的野心的概念對我來說醍醐灌頂,我的重心幾乎立刻轉移了。我之前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救火過程中變得那么心力交瘁。這一隱喻幫我點燃了去往新方向的熱情?!?/p>
雪球
我和團隊分享了希望成為的領導類型,并向每位下屬征集了意見。這樣做是向大家表明,在這件事上他們可以監督我。不久,我們的工作流程多了更多層級,無論在組織中的職位如何,都對彼此負責。這感覺就像一個巨大的雪球從山坡上滾下來,我被夾在中間。
——克萊頓,CEO研究對象
克萊頓是德國一家大型化妝品公司總經理,他對公司的被動文化感到疲憊:每個人都依賴他,不做艱難決定。他希望高管層更主動。通過360度評估,他發現自己指令式的領導力風格是問題的關鍵。他完全可以私下改變行為方式,但卻選擇在60名高管都出席的年會上,公開承認自己的失敗,并列出個人和組織目標。他承認自己不是全知的,請團隊協助他領導公司。
通過這種公開透明的方式,克萊頓給其他人設定了標準,也給出了工作日程。加入的人越來越多,集體的力量顯現出來。在接下來的兩年里,克萊頓變得很擅長通過沉默和開放式問題,鼓勵團隊參與。他的效能大增,團隊獲得發展,此前互相依賴的情況被主動進取和銳意創新取代,機構在接下來6年間,績效超過了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。
雪球代表相互問責的循環,會帶來改變需要的動力。當領導者敞開接受下屬的檢視,尋求他們的建議時,雪球就會越滾越大。這種謙虛的行為會被視作勇氣的象征,鼓勵他人效仿。隨著團隊人數的增加(開除拖后腿的員工),雪球會變得越來越結實,幾乎無人可擋。
自問
在開放和問責上,你準備接受的程度有多大?
你如何在整個組織從上至下,打造問責制?
你如何解決潛在的阻礙或者摩擦?
澳大利亞一家大型雜貨公司的總經理對公司30位高管引用了這個隱喻,承認作為管理者,他在工作中太事必躬親,請這些高管承擔更多責任,為公司增收。團隊成員感受到這種坦誠,承諾會更加主動,增強協作,對本部門績效負責。一旦他們按照這些新的標準對彼此負責,變革速度很快,而且很明顯。
領導力效能等級在全組都有提高(總經理的得分躍升最明顯)。企業在接下來的兩年間,逆勢增長??偨浝碇笳f:“在嘗試隱喻之前,公司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不推就不動?,F在我們有了更多向前沖的能量,而且都不是我主控的?!?/p>
面具
我感到自己對CEO的職位缺乏準備,所以打算虛張聲勢。我心想:“好吧,我要強硬。我老板用的就是這招,把我嚇得半死?!钡沁@招沒有奏效,所以我換了方法:“我要做個好人——‘謝謝你說謝謝!’那種”,結果也沒用。我一直在妄加揣測和裝腔作勢,有點虛偽。
——邁克,CEO研究對象
邁克是一家跨國IT外包公司CEO,他入職的前3個月過得很艱難。公司的財務狀況很糟,他的能力受到質疑。大家很快發現,邁克是造成問題的關鍵。他的反復無常,讓下屬不得不浪費精力猜測其意圖。他發現自己要放棄這種模仿,重建領導身份,也就是關注他的核心商業價值——公平和問責,以及他在家庭中堅持的價值,例如同理心和親密。邁克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出真我后,團隊和他的交往也變得更加正面,下屬對他的信任和支持增強。在接下來的5年里,邁克的領導力效能評分飛速上升,公司的利潤翻了3倍以上。
研究中,我們發現領導者有兩種使用面具的方式。一種是隱藏自身某種不足和缺點,維持大家眼中“優秀”領導的樣子。另一種更微妙的方式是,采用他認為成功所必需的某種偽裝。這兩種情況都會破壞信任和效能,也會帶來內在沖突,因為領導者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求統一。摘掉面具,領導者能找到更有意義和更一致的身份,并改善人際關系和企業績效。
自問
你可能向利益相關者隱藏了什么不完美的地方?
為了顯得“成功”,你裝成了什么樣的人?
作為領導者,面具讓你在個人生活、幸福和效能方面付出了什么代價?
如何能夠讓工作場合的你更加顯露真我?
我們在澳大利亞一家知名資產管理公司CEO身上,看到了同樣的問題。他在工作中的形象有點高冷,絕頂聰明,但生活中他其實是一個溫暖和謙卑的人。這種形象讓人們不敢和他交心,在協作時變得拘謹。當我們談到面具隱喻時,這位領導立刻代入自己。他發現曾經有效的行為——“成為房間里最聰明的人”,現在正在起反作用。
在準備一系列員工會議時,他決定扔掉事實和數據,通過自己的故事,講述他對公司和顧客的熱情,并告訴大家他希望改變人們對行業的認知。雖然故事沒有像往常講話那樣精雕細琢,但他獲得了員工積極的回應和熱情的掌聲。之后的幾個月里,公司離職率降低15%,員工敬業度提升。這位領導者反思,“這一隱喻既讓我了解了臉上的面具,也知道該摘下它了。我要早點意識到就好了。自那之后,生活變得容易很多,而且收獲也更多?!?/p>
電影
我最大的領悟是,如果你想改變,要用他人眼光看待自己,回顧自己走過的路,就像看錄像回放那樣。
——艾倫,CEO研究對象
當艾倫成為德國一家跨國化學制藥公司的CEO后,他的上級基本沒怎么給他交代工作,就說了一句:“建造一個普魯士帝國吧?!惫締T工敬業度得分很低,財務表現停滯不前。艾倫開始試圖扭轉公司根深蒂固的文化,但失敗了。在一次口角中,他甚至開始恃強凌弱,而這正是他一直想根除的問題。最初他難以自察,但由于他不斷鼓勵員工評估他們之間的互動,所以慢慢意識到了這些問題,能夠在壓力下做出更好的決策,有意識地引導自己的表現,并鼓勵團隊效仿。
過去,團隊成員之間彼此競爭,現在他們看到了協作的好處。接下來三年里,公司超額完成所有財務目標,企業文化也發生巨變,獲得了知名的翰威特最佳雇主獎(Hewitt Best Employers award)。
電影隱喻鼓勵領導者“內觀”和“回放”自身行為,通過“剪輯”處理表現,并按照愿景“執導”現實情況。在我們的研究對象成為高效領導者之前,他們都在重復錯誤行為,延續糟糕的現實,有點像比爾·默里(Bill Murray)在電影《土撥鼠之夜》中的情節。改變的第一步是在某個事件或某個互動之后,仔細看看“原始素材”,你可以自己看,也可以和教練或者信任的同事一起,想想如果重來哪里可以改善,直到最后學會在現實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,打造更好的“電影”。
自問
你是怎樣陷入“糟糕的電影”中無法自拔,并不斷重復自己錯誤的?
你有什么樣的機會評估“素材”,反省自己的行為?
你能用什么方法減緩電影速度,并重新“執導”一部更好的?
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總經理用這種隱喻,調整了具有破壞性的團隊競爭性文化。他對待新工程投標的態度總是“不贏就是輸”。他的目標是激勵大家,結果卻制造了恐懼。只要投標失敗,大家就會互相指責,耗費了團隊大量精力,打擊了士氣,影響了贏得下個項目的機會。
在針對自身行為和結果做出反省后,總經理意識到,他需要通過新方式給大家樹立一個榜樣,“如果沒贏,就當獲得一個學習機會?!彼匦轮贫嗽u估流程,鼓勵好奇心和學習,拒絕指責和攻擊。接下來的幾個月里,公司的中標率上漲,營收增加超過250%,員工離職率降低為7%(行業平均值是17%)?!半娪半[喻讓我看到了自身弱點最具破壞性的地方,”這位管理者告訴我們,“現在,作為領導者的我更加深思熟慮,也更高效了?!?/p>
從幾位成功CEO對自我真實而深切的剖析中,我們提煉出這些隱喻,并用它們幫助全球各類機構各個級別的管理者,幫他們了解、激發并加速領導力變革的過程。我們鼓勵你找到自己的熱情和野心,在實現它的過程中制造一個問責雪球,摘掉任何妨礙你的面具,像電影導演那樣不斷評估和剪輯你的電影。這些看似簡單的竅門,將讓你開始定期自省,增強行動意義,成為高效領導者。
彼得·富達(Peter Fuda) 理查德·巴德姆(Richard Badham)| 文
彼得·富達是The Alignment Partnership的創始人和托管人,麥考瑞管理研究所(MGSM)客座教授,著有《領導力變革:普通管理者如何變卓越》(Leadership Transformed: How Ordinary Managers Become Extraordinary Leaders,亞馬遜出版社,2013年)。理查德·巴德姆是麥考瑞管理研究所管理學教授、副院長。
牛文靜 | 譯 劉筱薇 | 校 萬艷 | 編輯
原文參見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中文版2018年8月刊。
《哈佛商業評論·領導力》
編輯|周強qiangzhou@hbrchina.org
公眾號ID:hbrchinese
長按二維碼,訂閱屬于你的“卓越密碼”。